台中大里 - 菩薩寺 - 創新的清水模寺院建築

時值盛暑期間,寺外的老梅樹依然蒼翠如昨,在夏日午後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其生氣勃勃綠意盎然的英姿,擴散開的枝葉遮掩了大半的門庭,唯獨菩薩寺金色的牌匾閃耀其中。

按照導航指示行車於路上,若不刻意觀察周遭環境,很難理會導航稱「目的地已到達」的行車指示,待回過神來觸目所及還是一般民房,菩薩寺到底在哪裡呢?回車掉頭仔細用力尋找,哦!原來寺院藏身於民房間一片綠意之中。

菩薩寺是半畝塘建設2004的作品,該建築曾獲2009年台灣建築獎入圍作品及2011年台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賞,半畝塘在菩薩寺的介紹中即明確提出『「法是菩薩寺內在的精神」,佛寺遵循佛陀教法的場域,佛陀教法既非知識,其無形體也無象,是種透過生命體證之學,身處都市街屋中,菩薩寺就是一個以環境弘法,藉由建築有象的具體呈現,與所處的環境相容,與自然共同運作,相應在都市中的心靈居所,任何人都能在此讓心感覺到寧靜的存在。』,看完介紹即可明瞭寺院為何是屈居民房之中的一處美麗的建築了。

門庭外觀,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處寺院,尤其是門前的這棵老梅樹更是讓人久久不願離去,梅樹每年約農曆年前開花,此時有機會到台中,請不要忘記這處值得專程到訪的地方。

藏身大片綠意之中,樸素典雅的門庭外觀,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處寺院建築




清水模的牆面爬滿綠葉,若非入口菩薩寺那三個金色大字,有誰會認為這裡有間寺院呢?


老梅樹旁充滿古樸風情的菩薩寺信箱,說真的,去過無數寺廟,這還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寺廟的信箱


做過功課的人到此參訪,請在樹下的靜默大石坐一會,靜靜體會建築師的用心與安排

鄰馬路的建築線稍稍退讓,安置一株老梅樹,樹下一座靜默大石,讓過路人與來訪者可先在此處暫坐,順著水聲的邀請,視線穿過低矮的水牆開口,寺內景象隱隱呈現,臥坐在此靜靜傾聽心中的決定,起身離開或是扣門入內。
--文摘錄自半畝塘的菩薩寺介紹


進到院內仰頭觀望又是另一種綠油油的意象,好似牆壁是一片"草地"的特殊感覺一樣


園內牆壁滿布爬牆虎,一扇小小的大門約略可以看到室內的一尊觀音像,終於有寺院的感覺了




進到寺內,迎面而來的是一尊觀音坐像,樸素無華的牆壁將清水模建築的特色表露無遺


若非寺內飄盪著燃香的味道,當此情景如何以為這是一座寺院呢?有沒有一種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的感覺呢?


 
寺內每一層的空間不算大,當然也是藉由樓梯來相互連結,但這座樓梯卻是由內而外的展開


拾級而上,樓梯旁的小水池都表現得那麼禪意 ~ 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樂,你說,是嗎?


 
樓梯結構向屋外伸出,沒有雨遮,人隨著梯階走出室外,又返回室內,身體的感受呼應著心境的轉折變化,也同時與自然天候的晴雨脈動相繫。
--文摘錄自半畝塘的菩薩寺介紹


雕像物品擺放的場合決定了它對世人的感受,縱然樓梯旁的一小具雕像,都讓你可以端詳多時駐足許久




寺內幾乎都可暢行無阻,但進入修行場所,還請大家遵守寺內相關規定


除了參觀獨特的寺院建築外,寺內亦提供免費的抄經服務,隨時隨處,陪你安心


想要靜下心來的時候,寺院三樓提供紙與筆,桌上備有抄經範本,請自行找位子坐下安靜認真的抄寫


轉個彎循著階梯與光線的來處,登上半層樓到平台處敲鐘,表達求道決心,轉上二樓走進大殿聽享佛法,接著上到三樓平台,回望紅塵與自己的來時路,每個轉折做一個決定,求道的心隨著高度的提升越是堅決。
--文摘錄自半畝塘的菩薩寺介紹


意境的東西虛幻飄渺、空虛無物,有些感覺無法形容,有些感受更難表達,文章中摘錄了許多半畝塘的菩薩寺介紹,盼到訪的朋友都能先了解建築者的用心,如此較能引發心中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