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芎林 - 鹿寮坑桐花步道 - 桐花雖美,卻是飄零落地方得青睞

前些日子同事到日本北陸旅遊回來,閒聊到她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景點,不是立山超過二十公尺的雪牆,亦非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合掌村,結果超乎一般想像,竟然是位於岐阜縣日本古驛道宿場遺跡的馬籠宿。馬籠宿石坂坡道旁的老街建築,目前幾乎都還維持江戶時代的原樣,當時建築的種種樣貌完整保留,兩旁賣店內的商品亦充滿人文氣氛,漫步於老舊但整潔的石坂坡道,再抬頭張望街道兩旁的建築,真有一種時空錯亂置身江戶時代的感覺。

數年前開始露營時,到尖石幾乎都是國道三號下竹林交流道走120縣道進入,每每在120縣道17.5公里處,這個與五和街交叉的路口旁,總能看到一群鹿向上跳躍的牌子,今由客家桐花祭主題網得知,原來此路口轉入五華工業區約3公里即為芎林賞桐花名所 ~ 鹿寮坑桐花步道。客語稱有溪的山谷為坑,沒溪流的山凹為窩(例如:箭竹窩),鹿寮坑早期常現梅花鹿蹤跡又有溪流穿過故得此名。

拜訪當天剛好是地方辦理「2017鹿寮坑桐花饗宴,戀戀客庄情、桐遊舞鹿寮」的日子,活動舞台搭得很大,攤位擺設亦相當熱絡,但這些地方視為活動重點的「場面」,真有那麼重要嗎?鹿寮坑桐花步道這個真正的主角,似乎還是杳無人跡的路況景象,部分路面長滿青苔或是落葉堆積,致使一路走得小心、看得傷心。

藏於山中的馬籠宿能得到遊客的讚賞,靠的是完整保存與細心整理,讓遊客因喜愛而主動推播地方資訊,遠比地方大費周章耗費資源的效果來得好多了。台灣的美景無數,旅遊推廣訊息傳播需要靠大家的努力,無論是政府、地方或是民眾任何角色,方法一定要正確方能事半功倍,反之則全盤皆輸。

桐花與其他花種不同,美,似乎都是飄零落地後方能展現,尤其是數量群聚更能表現出來




國道3號竹林交流道下,走120縣道17.5公里處五和街路口左彎,車行進入五華工業區約3公里即可抵達鹿寮坑桐花步道(圖摘錄自Google Maps),看見路口那幾隻飛躍的黃鹿了嗎?


鹿寮坑路旁有一座社區居民以生態工法,合力堆砌石塊築成魚窟的鹿寮坑溪親水公園


到此一遊的遊客,除了可以到山上步道賞桐花外,亦可下來鹿寮坑溪親近溪水、觀察魚游


親水公園旁的步道是該地區最易親近的一條桐花步道,步道圍繞著山腰而行,沿途油桐樹密布坡緩路平,不用半小時即可走一圈回至起點


地方主辦單位特別在鹿寮溪上,為鹿寮坑桐花饗宴活動的綠廊入口處,設置了一處別具特色的竹編裝置藝術




鹿寮坑桐花步道為無菸步道,希望到此賞桐花的遊客都能遵守這項簡單的規定


油桐屬於落葉樹的一種,生長高度可達9公尺之高,一般人很難立於樹下仰頭賞花


既然不適合仰頭欣賞枝頭花朵,那就低頭觀看飄零落下的桐花吧!故也成就了油桐花與眾不同的低頭賞花模式


集中桐花為一個特定的形狀或字符,幾乎已是許多人賞桐的一種樂趣,當然也因此而讓許多人多了項網路打卡的素材


被世人稱為五月雪的桐花,這等浪漫飄逸的景象必須親身體驗方能感受


沿路白雪紛飛讓人如沐春風,但也或許是這布滿青苔的路面,更襯白色桐花的純淨色彩




或許不能說地方無所作為,但花時間製作、黏貼數張警示紙條,不如將石階上的青苔刷除,創造更優良的健行環境,人多了便可形成滾石不生苔的效果


桐花的美經不起觀景窗的視野放大,一般最好就是以近景的模式察之、觀之、視之


單獨飄落的桐花顯得形隻影單,還好一旁的蜻蜓擔起畫面的主要角色


鹿寮坑桐花步道除了幾段布滿青苔的石階路外,整體來講還算是平坦好走的健行步道


時而見到如下雪般的景象,此時抬頭即可見到樹木高處開滿一撮撮的油桐花


一大片被白色桐花布滿的健行小徑,看著看著都有種不捨踐踏越過的感覺




觀看地上雜錯飄零的一片花毯,似乎是欣賞桐花之美的最佳方式


桐花長在樹枝上時,其實是很大一叢白花長在一起,縱然受風吹落飄零一小部分,一大叢的白色花朵依然相當顯眼


遠觀滿開花朵的一株株油桐樹,酷似花店裡一束束包裹完好的鮮花一般


到鹿寮坑桐花步道賞花建議可將車子停於台星科半導體公司的圍牆旁,而後往前走到入口繞一圈後,再由台星科另一邊下山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