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
位於貝希特斯加登 Berchtesgaden 西邊的辛特湖(Hintersee),若將其與南邊的國王湖相比,此處常被遊客當作第二選擇或次要路線,尤其在旅行社大、深、廣的要求之下,區域面積不算太大的辛特湖,幾乎完全不受團遊青睞,故而在許多遊客的眼裡就顯得有些沒沒無聞了。

推薦閱讀:文明進步一百年是什麼概念呢?來這兒看看便可知曉 - 國王湖 Königssee

其實在許多網路的反應或回饋,這個第二次要反而成為自助遊客們的最愛,愛其安靜的環境、戀其平靜的湖面,無需與一大堆人排隊等船、競爭排餐,更不會聽到高舉小旗子的人大吼大叫,湖面波光粼粼一眼望穿,好似看到未來那般科幻與理想,湖岸秀麗景致現於眼前,路面平緩好走路程距離適中,絕對是個適合全家老小郊遊踏青健行徒步的好景點。

「藍摩辛步道」是阿舍為了方便稱呼德國貝希特斯加登 Berchtesgaden 地區,由藍紹教堂(St. Sebastian Ramsau) ~ 魔法森林(Zauberwald) ~ 辛特湖(Hintersee),這段全程四點多公里的觀光健行步道而自行命名,步道名稱純屬虛構,絕非官方或網路資料。

看到椅子,走累了!休息一下,想必椅子的正前方面對著無敵美景,但,不必走到那兒,對我而言,眼前就是一幅美麗生動的圖畫
前文:以五百年的建築為起點,漫步於悠然的流水步道之中 - 藍紹教堂

直到出發前一刻都還搞不太清楚,魔法森林是個什麼地方?魔法森林到底在哪裡?

由藍紹教堂出發約二十分鐘之後,從健行步道走出來到了一個路口,看到一邊立著一塊 Zauberwald 路牌指標,這時方才清醒確認,原來它真的是一個地名、是一大片森林的名稱,德文 Zauber 是魔術的意思、Wald 指的是森林,合在一起 Zauberwald 就是魔法森林。

具有魔法的森林,似乎應該是存於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或是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等電影小說的情節裡才對,沒想到真有一個地方叫做這個名字,能以或敢以此名稱命名,想必絕非池中之物,尤其是對於一板一眼的德國人而言,這個森林的法力應該是無人能擋吧!

Ramsau Commit 於1896/97年創建這座森林區域,Zauberwald 這個名詞則最早於 1920-1930年代出現,該地被巴伐利亞州環境局(Bayerischen Landesamt für UmweltLfU)指定為特別有價值的地質位點(地理編號:172R009),LfU甚至還加蓋授予它巴伐利亞最美麗的地理標誌印章。

魔法森林不是什麼特別的風景區,暢遊其中享受的就是徒步旅行,一般團旅幾乎不會花時間於此,想要遨遊密林之中探尋精靈出沒,只有自己安排別無他法,阿舍推薦給您。

「藍摩辛步道」是阿舍為了方便稱呼德國貝希特斯加登 Berchtesgaden 地區,由藍紹教堂(St. Sebastian Ramsau) ~ 魔法森林(Zauberwald) ~ 辛特湖(Hintersee),這段全程四點多公里的觀光健行步道而自行命名,步道名稱純屬虛構,絕非官方或網路資料。

續文:秋葉成林的彎路不見來者,湖面如鏡的透視遇見未來 - 辛特湖 Hintersee


步行於樹葉濃密的森林之中,時而可見一旁河水潺潺,造訪之時已達十月中旬,秋天真的已經緩緩降臨此地,美麗的景色現於眼前,真讓人不想移動腳步,深怕眼前的美景未記於心中
網路上看到許多人搭乘幾十分鐘的巴士來到藍紹(Ramsau),為的就是與俗稱藍紹教堂的聖塞巴斯蒂安教區教堂(St. Sebastian)合照,這座始建於1512年的教堂屬於晚期哥德式建築風格,教堂背後就是被稱為歐洲屋脊的阿爾卑斯山脈,座座山峰幾乎常年白雪覆頂,陡峭高聳的山勢形成驚人的雄偉氣勢,久望之必讓人心生嚮往之情。

逛完教堂越過歷經風霜的木橋,立於 Ramsauer Ache 河岸以略顯斑駁的橋墩為前景,望著教堂的石塔拱頂及1700年建成的洋蔥圓頂塔樓,那種巍巍山峰高、悠悠流水長的壯麗美景,真叫人久久不能自已。

欣賞完藍紹教堂的明信片美景之後,可別就直接搭車迴返,教堂對面沿著  Ramsauer Ache 有條平坦舒適的健行步道,可以直通上游的辛特湖(Hintersee),僅不到五公里的路程,可以讓人欣賞潺潺溪水的流水聲,眺望高大聳立巨木的枝條搖曳,走到魔法森林四下無人之時,林道邊找張木椅坐下,張眼觀察四週林蔭的閃動,靜靜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你會感覺到 ~ 這或許就是人生追求的簡簡單單生活模式,就是平靜、自然,如此而已。

「藍摩辛步道」是阿舍為了方便稱呼德國貝希特斯加登 Berchtesgaden 地區,由藍紹教堂(St. Sebastian Ramsau) ~ 魔法森林(Zauberwald) ~ 辛特湖(Hintersee),這段全程四點多公里的觀光健行步道而自行命名,步道名稱純屬虛構,絕非官方或網路資料。

續文:步入高聳林蔭的山野之中,盼尋精靈出現讓魔法成真 - 魔法森林 Zauberwald

不知何以緣故,橫跨 Ramsauer Ache 的木橋僅有單邊護欄,看起來應該不像日本四國沉下橋的作用,在事事嚴謹的德國境內,何以僅有一邊呢?看起來格外異常,心中覺得有些納悶 

本文標題是一位露友的經典語錄,縱然他的露營活動人數,已達小朋友不跟的二老出遊狀態,且車子夠大、長寬亦足以容納兩人,但其依然堅持每每露營都一定要搭帳篷,一邊搭帳一邊喝著啤酒,搭帳速度的計算就是一手啤酒的時間,酒喝完帳篷也就搭好了。

根據維基百科對露營的定義,通常這項休閒活動會與其他活動有所關聯,例如徒步、釣魚或游泳等野外活動,參與者一般會攜帶帳篷到野外紮營,度過一個或者多個夜晚。露營根據使用夜宿的裝備,基本上可分為常規露營、拖車露營、露營小屋露營與特殊形式露營等四種分類。

「露營不搭帳篷,那要幹嘛!」字義上符合露營的定義,但其實那也僅為第一項分類而已,其餘不用搭帳篷的三種分類亦為露營,只是把「一手啤酒的時間」用在營區附近的登山、健行等活動而已,至於「要幹嘛!」或許問問露營,小朋友都在玩什麼呢?就知道了。


搭不搭帳隨人喜愛,帳篷空間大睡起來真的比較舒服,鑽進車內的車床一族,離開地面後幾乎就很難回去了,況且還有車宿野營的另一種露營模式可以嘗試,此行到苗栗泰安藏雲露營區的六家,除了上述提供經典語錄的露友外,就僅剩一個四口之家搭帳了,餘四組露友各顯神通將自己的車變成床,以下就來分享一下這四家人的車床狀況,並回覆標題 ~ 幹嘛之後的成果。


帳篷依形狀、樣式、用途及材質等區分成許多種類,前些日子應邀推薦的《野地露營聖經》一書(大家好,我是阿舍),裡面有詳細的說明與介紹,若想要知道「露營不搭帳篷,那要幹嘛!」,書內的許多野外活動相當值得推薦


穿衣保暖這個概念,可以追溯至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人當時為了抵禦寒冷,將狩獵的獸皮披穿於身上,歷史演進直到現在,披穿在身上的材質與時俱進,從男耕女織時代的棉、麻、絲,到廿一世紀的人造纖維等,紡織材料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紡織技術亦伴著科技演進推陳出新,一切都在變,唯一不變得是保暖原理。

穿衣服為什麼能夠保暖,其原理來自於布料緩衝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間的對流,藉以保存身體散發出來的熱量,身體感到溫暖是因為體溫被包覆住了,並不是衣料發出熱量所致,就算是現在市面販售的發熱衣,也不是因其布料主動發熱使人體感覺到溫度。

發熱衣是以其特殊材料接觸人體的汗水後,藉由吸濕來產生熱,所以這種材料幾乎都是做成貼身衣物,保暖仍需靠外面的衣物來隔絕空氣,把熱包覆起來。

今年到德國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地區旅遊前,接獲台灣品牌 HOMI 的邀請,試用其最新研發產品 SUSTAIN 多功能發熱工作背心,這項推翻以往概念的衣物產品,採用主動發熱方式,提供最直接、迅速的熱源,只要輕按一下開關,天寒地凍的天氣裡溫暖無需等待,立即在人體的核心部位,迅速產生源源不斷的溫暖,讓野外活動無需因穿著臃腫,導致身體遲鈍犧牲肢體靈活性。這項化被動為主動的發熱設計,讓您無論是登山露營徒步健行等戶外活動,都能夠獲得更加快速舒適的溫暖。

適用於旅遊、釣魚、攝影、露營、健行等戶外活動的 SUSTAIN 多功能發熱工作背心,外形偏向於工裝或釣魚背心的機能造型,讓您步出家門走入山野,依然能兼具時尚流行與戶外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