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前往摩周湖時,不要看到展望台的牌子就停車,更不要因為有人在指揮就將車駛入,因為那是第一展望台、那是要收費的停車場;不要停繼續往上開,再過一小段時間幾乎達到山頂,路邊開始空出一長條的停車空間,不要懷疑,第三展望台到達,咱們去欣賞美麗又神秘的摩周湖吧!

下午近傍晚抵達摩周湖,照相時剛好背陽,因而形成部分山坳顯得黯淡,但樹梢與湖水卻又如此光亮的景觀
釧路濕原國立公園是日本第一大濕原,總面積約 183 平方公里,若以台灣行政面積表來區分比較,這個濕原的面積比排名十七的金門縣都還要大上 30 平方公里。

濕原這類地形的玩法,簡單一點就是走走看看,在濕原的木棧板步道上散步行走,邊走邊欣賞地形及各類植物的變化,感受濕原遍佈或零星水池不同水色及因光線反射產生的色澤變化,地小如此玩法OK,但地大就很「難」玩了,想像一下,若是要你三、四個小時逛基隆市(132 km²)一圈,你會如何規劃行程呢?

遊覽視線無遮蔽的"大"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到高點觀賞、鳥瞰,張開眼睛、脖子一轉一切搞定,當然啦!這只是消極的方法,咱們花錢、花時間冒著生命的危險(搭飛機)到此,豈能僅只如此呢?當然還是要下去給他走一走啦!

一般國外遊客造訪釧路濕原均以電車為交通工具,由釧路市先搭電車至細岡站再往回走至釧路濕原站。阿舍建議,夏天拜訪道東,若你是會開車的朋友,自駕應列入旅程交通的第一選擇,如此就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時間約束,盡情的將自己投入自然環境之中。

當初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但現在看起來倒有點像是戲劇在拍主視覺,若是那兩個小鬼不要比YA應該會更像吧!
如標題所言,想要接近上帝並不是平時鋪橋造路多行義舉就可以,你必須在山區耗費約三個小時,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全神貫注、毫不分心的認真開車才能抵達最靠近上帝的部落 - 司馬庫斯。猶如小兒在「小兒心中的司馬庫斯露營活動」所言:「因為路途實在太遙遠了,我以後真的不會想要再來了」,我想我應該也是這麼想吧!

若以營區而論,這次就有夥伴經過千辛萬苦抵達營區後,老公差一點和她吵架翻臉,為什麼呢?因為這裡實在是太普通而且毫無特色可言,地面一片荒蕪、視線不夠廣闊、洗水槽又缺乏(一層只有一個),當然沒電是本來就知道的,若是要找這樣等級的營區,真的不需跋山涉水千里迢迢的跑到這麼深山的地方。但這個舊部落露營區有一點是絕對值得驕傲的,這裡的衛浴有提供洗髮精、沐浴乳及衛生紙,很難想像物資如此缺乏的深山營區,竟然可以供應一般平地營區沒有提供的衛浴用品,衝著這點就應該給他按個,其他平地露營區也該反省思考了。

司馬庫斯舊部落露營地:

會想到這裡的人,我想很多應該都是因為這裡很難接近,想要征服這個一般人很難到達的地方,畢竟是「最靠近上帝的部落」嘛!實際在司馬庫斯新部落逛了逛,與其他一般山地部落相較,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因為這裡異於別處的是它的制度,部落採以色列集體農場的共同經營模式,制度這種東西是外人比較無法感受到的,若想要認真的去了解這裡的特殊制度與緣由,或許直接由「司馬庫斯舊部落露營地為何沒有電?」去切入,應該更能深入了解吧!

若是扣除掉單趟三個小時的山路車程,其實這裡的山、水及樹木還是很美、很迷人的。不要每天跪著祈禱上帝給你回應,當你不親近他,他是不會理你的,踏出家門拜訪最靠近上帝的部落吧!

歡迎來到司馬庫斯舊部落露營地,接下來就讓阿舍為您導覽這次的「最靠近上帝的部落」巡禮
參加露營活動近三年的時間,個人覺得對於小兒而言最大的改變,在於很多事情願意、也習慣於自己動手了。

大概在兩年前的母親節露營活動(登上南瓜車後的24hrs ~ 祝媽媽們,母親節快樂),阿舍號召同伴們來個角色互換,媽媽們在營地當女王,爸爸捲起袖子下廚作菜、小朋友負責洗碗,而後的露營活動期間,逐漸開始要求小朋友自己吃的碗要自己洗,甚至有時也請他們要幫大家洗碗,久而久之,現在在家他也很習慣的自己洗碗了。

雖然洗碗不是件什麼大事,但對於現代許多獨生子(女)而言,應該是一件很好的生活教育,讓他們從小開始學習分擔家計工作。時代不同了,以前常說再「窮也不能窮孩子」,阿舍認為現在這個時代應該改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現代的小朋友需要的是「吃苦」而不是「吃補」,現在不磨練他們,以後可能就會來不及哦!

小兒咬著棒棒糖劈材,從照片的拍攝角度看來,還真像斧頭幫的黑道大哥叼著菸在砍材的感覺 XD
這幾次要求小兒寫露營心得,總是再三提醒「人、事、時、地、物」的觀察與描述,但從幾次的文章( 1234 )可以觀察得出來,小朋友的心裡似乎都只留意到「玩」這件事,對於其他自然環境、營區活動或餐飲食物等議題,根本就是毫無描述可言,不過還好有一點值得欣慰(自我安慰),至少寫出來的不是流水帳,文章內容也沒有很長,就麻煩大家加減看一下吧!

※小朋友因為觀察不深記憶不明,若要請他們寫心得,最好是一回家就寫,不然寫出來的就像這篇一樣囉!

台灣的夏天常常都會有午後雷陣雨,這種來得急去得快的雨勢,頗有消暑作用還不算令人討厭,但有時那種「來得急、去得緩緩慢慢」的那種雨天就挺討人厭的。出門在外,尤其是位於山區之中,遭遇此種討人厭的雨勢時該如何處理及預防呢?答案就是直接找個有雨棚的營地就解決了。

之前去過幾次有雨棚的露營營地,矮矮的雨棚中,昏暗的燈光下,沒有多少隔離,一家挨著一家,當下真的像在難民營之中,感覺真的很差。勝櫻農場的雨棚雖然仍舊搭建在土地之上,但挑高的雨棚讓你不會有壓迫感,分層分區的的營地佈建方式,讓團體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及衛浴設備,唯獨燈光昏暗的這點依舊,但大夥自個兒拉電佈燈所以也不成問題。

小空間僅能考慮收納作用,空間大才能做功能隔間。一般露營營位配置,均是將烹煮的位置擺放在不顯眼的地方,盡可能地讓客廳空間變大,本次因為雨棚內的腹地還蠻大的,故而規劃一塊獨立的廚房烹飪區,讓勞苦功高的大嫂團們,能在此享受如餐廳大廚一般的烹煮空間,當然啦!大夥也因此可以大快朵頤一番。

每一區都有相對於雨棚再大一些的停車空間,且均為鋪設小碎石的石子地,經實際遇到的狀況,驟雨後亦不會有積水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