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太陽炙熱的感覺,想必許多人應該都面對過,若是一旁有棵大樹可以遮陰,可能還會覺得「和風徐徐吹來,令人滿身舒暢」,倘若立於埤塘旁,除了直射的陽光外,還要接受水面反射的光線,這時沒有擦高SPF(防曬係數)防曬乳的人,回家可能就要有曬傷脫皮的準備了。
若是由Google 地圖觀看葫蘆埤附近的地形,可以發現周遭到處都是藍色小方塊,當中就以葫蘆埤自然公園這個埤塘的規模最大,怪不得此地所處行政區的官田,便是以栽種菱角為主要農業,產量佔全國總數的70%,倘若每年9~10月菱角盛產期到訪,即可看到四處販售菱角的盛況了。
葫蘆埤的地理分布區分為南埤與北埤,兩個埤塘的實際占地範圍相當,但因為廁所、停車場與旅遊服務中心等公共建築均位於南埤,且近年又在兒童遊憩區設置了一處兩層雙道波浪溜滑梯,致使大部分遊客均以該區為旅遊的範圍。
葫蘆埤一旁立牌述說著此地的歷史
曾經是天黑後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繪聲繪影之地;高鐵穿越,急速改變葫導埤的外觀與定位,如今是自然生態休閒園區,是人們休閒的樂園。漫步埤塘,跨越時空的廊道,葫蘆埤原名番子田埤,是乾隆35年(西元1770)由邱道光等13人出資開挖興建,早期用以灌溉周遭附近的農田作物,由於番子田埤橫跨面積廣閣,南北兩側湖面又被176市道分離,外形像是中間繫帶的葫蘆,而被稱為「葫蘆埤」。
民間更流傳「田螺精與泥鰍精」的傳奇,高手過招各顯神通,還有福果的百年榕樹公,葫蘆埤的文化豐富且鮮明,鏈結特有的菱農泛舟摘菱,與水波倒影及水鳥穿梭,交織出之「菱香舟影」的悠然休閒環境,為新南瀛八景之一。
平靜水色與浪漫吊橋伴著緩緩落下的夕陽餘暉,讓一旁靜心觀賞葫蘆埤的遊客們,頻頻發出讚嘆聲!感嘆生活的美好與艷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