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宜蘭員山 - 鴻利山莊(忘憂谷露營區) - 都市化的露營型態

鄉村人口向都市集中的過程稱之為都市化,台灣城鄉人口比例在民國七零年代,都市化進程即已黃金交叉,且日後都市化亦呈現日益增加的狀態,時至2005年台灣都市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78%,這樣的都市化現像將導致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空間結構的實質變遷。 早期的露營區大部份存在於偏遠山區,幾乎都是原住民利用所屬空地闢建而成,一個營區大約十來二十帳的規模,每一帳的費用約略五、六百元,三、四百元的營地也比比皆是,露客到了週六早上還可以打電話挑營區,條件談成喜歡再去,露營純粹只是一種休閒活動。今日小團體想要露營,沒半年前預約幾乎沒有營區可露,送走2016剛跨過2017, ...

0

宜蘭三星 - 田心橋東西二十八路落羽松美景

原產於美國的落羽杉即為一般大眾認知的落羽松,樹木外形似水杉為落葉喬木,樹幹通直高度可達30-50公尺,近年每到寒流來襲之後,各大新聞媒體即瘋狂報導各地落羽松變色的消息,例如:落羽松染紅美呆了 水利會文物館區吸睛、桃園大溪落羽松秘境 1公里大道綠轉紅、這在台灣?宜蘭三星落羽松秘境等,無形之中落羽松已成為台灣冬季的自然美景之一。 日常若您定睛一看,其實落羽松在周遭並不難見,但若是要有大片又高聳的樹林狀態,可能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宜蘭三星鄉早期為了防風護岸,在安農溪畔種了數百棵的落羽松,時至今日,沒想到竟因此為地方引來觀光浪潮,三星鄉田心橋邊的東西二十八路 ...

0

嚴寒的氣候下,野外露營該如何穿著呢?

氣溫低,可以藉由對活動的熱情暖化全場,天候差,則必須以外在的穿著來予以克服。 前幾天看到一則臉書訊息:「本週……因為~“”天氣冷“~釋出26帳營位!……有興趣且”不怕冷”、言而有信的朋友……歡迎私訊老農訂位!」,天冷就放棄親近野外的機會,這確實是新手菜鳥會做的事,他們不懂露營活動「懼熱不怕冷、畏風不怯雨」的行為法則,穿衣服即可簡單克服的事,卻落得違背做人原則失信於人的下場。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露營時無論如何減裝,車子一定是塞得滿!滿!滿!家用鍋換成可卸換柄的鍋子,想必可以減少空間,結果失望坐收;桌椅整套換成矮版形式,車內空間似乎也沒什麼改變,減 ...

0

2016 露營營地,回顧分享

路上的耶誕燈飾一盞盞接連閃爍,遊樂區跨年煙火燈光秀的新聞陸續報導,旅遊業者也開始張貼網路廣告宣傳跨年曙光,種種現象不斷提醒告訴我們,又到歲末年終時節了。照往例又該將露營營地整理回顧分享,雖然今年的次數不多、場次不豐,但還是勉強整理去過的十二個營地供大家參考。 四、五月的時候曾經分享過【台北、新北及桃園地區】、【新竹地區、苗栗、台中地區】、【南投、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區】及東部的【宜蘭、花蓮及台東等東部地區】的露營營地網路評選,將營地分享文章的「讚數」一一列出,提供網友另一個喜好數值的參考依據,這次亦如同辦理,特別將點閱排名與臉書讚數一同表列。整理期間發現了一個蠻奇特的現象,列名第六的八卦山創易園 ...

0

四國山陽跳島遊 - 後記 - 三個家庭、四國九天、十二位成員、超過一千公里的自駕遊

北國旅遊春天櫻花開、秋楓處處紅、冬季瑞雪飄,夏天本非旅遊的好天氣,尤其是對日本而言,夏天澳熱難耐的感覺與台灣不相上下,無奈配合小朋友暑假的時間,只好將此行安排在酷暑的七月。時間不能挪移,地點總能安排吧! 四國,這個日本四島中最小的島嶼,隔著瀨戶內海與本州遙遙向望,自古以來就不受青睞,地方建設相對於其他地方落後許多,甚至保元之亂後崇德上皇被流放讚岐國,即是今日的四國香川縣,可見江戶時代之前四國這個地方,根本都還被視為蠻荒之地,致使日本列島裡古蹟或是自然美景,四國至今沒有任何一處被列入世界遺產。 一個不受重視的地方,相對亦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日本十二現存天守之中,四國的丸龜城、伊予松山城、宇和島城與高知城即占了三分之一,對於想要收集日本100名城或是12現存天守的朋友,四國是個很值得一探的地方。 四國的城堡、景點與許多深山祕境,其歷史淵源幾乎均與保元之亂、崇德天皇有關,若您想要快速了解其中的相對關係,四國山陽跳島遊 ...

0

四國山陽跳島遊 - 栗林公園 - 一步一景,名符其實

將不同區域的景致,引借入內成為觀賞的背景,將遠處高山、園外建築、天空白雲、夜晚星月或池中荷蓮等,延伸為庭園空間層次、豐富景色變化,此乃園林造景的借景手法,猶如日本第一名城姬路城西麓的好古園,庭園規劃充分利用其地利之便,借景白鷺城壯闊雄偉之姿,溶入泉水、池塘、假山、枯山水等設計。位於香川縣高松市的栗林公園,自古借景於蒼翠的紫雲山,經由園內六個水池、十三座假山及十多個亭閣巧妙佈局,百年以來即為四國地區最著名的園林,園區依造景的差異分為迴遊式庭園的南庭與近代準洋式庭園的北庭,占地面積之廣為全日本被指定特別名勝的庭園之冠。 栗林公園早期園內種植以松樹為主,北庭曾存有大片栗樹林故名栗林,而後栗樹因故過度砍伐而消失。自古此處一直都是松平家的私人庭園,直到1869年明治政府實施版籍奉還時被收為國有,明治8年(1875年)編制為縣立公園對外開放,自此民眾才得以一窺這個四國名勝庭園。 2009年發行的 Michelin ...